2016-11-18 | 小编:长安 | 0 |
雅思听力考试中,section4是大部分同学最头疼的,也是失分较多的部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讲座类文本篇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类文本涉及面广,文本枯燥,科学性强。
Section4题材涉及商业、教育、环境以及科技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真是“上考天文,下考地理”啊,而这可苦了广大的烤鸭们了。
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很多烤鸭在看到题目时就已经开始产生了抵触心理,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对section4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下面南京环球教育(原环球教育)郭培培老师以剑5Test2 Section4,Antarctica这一篇为例来分析其涉及的背景知识。首先,可能很多同学看到这个标题就蒙圈了,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往下听,会发现此篇听力关于一个大洲——南极洲。
文章开头以南极洲的地理环境为背景设置了2道考题。第一题考察了南极洲的面积,第二题考察了该大洲的部分地形地貌为“desert”。这部分内容多以事实性数据为背景,内容干涩枯燥,因此很多同学还没听就已经缴械投降了。
但是如果我们对南极洲有了相关的背景了解,做起题目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南极洲的相关背景知识及相关考点。
·地理环境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Pacific Ocean)、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和大西洋(Atlantic)所包围。
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原文引用及考点:over fifty-eight times the size of the UK. 考察点为南极洲面积)。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
整个大陆只有2%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动植物能够生存。气候酷寒,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1983年)。风速一般达每秒17~18米,最大达每秒90米以上,为世界最冷和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陆地(相关原文: the highest, coldest and windiest continent)。
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相关原文: Most of the continent technically falls unbelievably into the category of 'desert'.)。
在南极圈内暖季有连续的极昼(polar day),寒季则有连续的极夜(polar night),并有绚丽的弧形极光(polar lights)出现。动物有企鹅(pigeon)、海象(elephant seal)等。
文章第二部分以南极科考站(research station)为背景,考察了其成立历史,内部设施,建筑特征,以及在筑建科考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每个部分分别考察了一道题。如果我们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做起题目来就有点不知所措了。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Research station及相关考点。
·Research station
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 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相关原文:Here sci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have been integrated in a very cost-effective way-our Antarctica research programme has several summers-only stations and two all-year-round ones.)
常态科考站 (all-year-round station)
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一般规模较大,各种建筑设施齐备,一年到头都有人在站上工作。这些站里科学研究项目较多,实验手段先进,许多项目是常年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即使是在严酷的隆冬,科学观测工作也不能停止。因为是常年有人居住,所以站上在后勤保障、交通、通讯、生活设备等方面,基本上能满足队员生活、工作的需要。
(相关原文:The research stations are really self-contained communities of about twenty people. There is living and working space, a kitchen with a huge food store, a small hospital and a well-equipped gym to ensure everyone keeps fit in their spare time.)
夏季科学考察站(summers-only station)
南极夏季科学考察站,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南极夏季(11月至次年3月)才有科学家工作的考察站。冬天到来之前,人员撤离,考察站也就关闭,待到来年夏季再使用。一般来说,这种站的规模相对较小,但有些也备有动力、机械设备和队员生活居住的设施。
南极夏季科学考察站大多数是常年科学考察站的"子女"站或叫做"卫星"站。它们大多数建在条件恶劣,而又特别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地区。目前,这种夏季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大约有100多个,经常使用的有70~80个左右。
南极站无人观测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航天技术、卫星观测技术、无线电遥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现代高技术逐步用于南极科学考察,人们广泛使用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把它们安置在无人站里,通过定时发送观测记录等方式,达到记录和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目前,无人自动观测站在南极洲越来越多,大多数无人自动观测站主要用于收集气象、地磁、地震资料。
由于冰雪不断堆积加之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南极建房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部分重点讲述科学家们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在南极筑建科考站。该南极站建在一个浮动的大冰块上。该大冰块以每年400米的速度在海中漂流。舱体可在需要时断开和迁移。舱体下的"长脚"可以伸缩,因此它们可以升高来避开厚厚的积雪。
(相关原文:these buildings became a huge challenge to architects who finally came up with a remarkable solution- the buildings are placed on platforms which can be raised above the changing snow level on legs which are extendable.)
·食物供给
文章第三部分探讨南极站食物供给问题。南极没有土著居民,只有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后勤保障人员轮流生活和工作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里。在寸草不生的南极,粮食和蔬菜不可能自给自足,即便是随处可见的企鹅和海豹,也不允许随意捕杀,所以,考察队员的所有食品都必须从其他的大陆带来。
考察站上的副食品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相对便于保存的蛋、新鲜蔬菜;第二类是速冻食品;第三类是罐头食品;第四类是干菜,包括脱水蔬菜和黄花菜、木耳等;第五类是现场加工的副食品,比如豆腐和豆芽菜。作为整个副食品类,总的原则是易于保存、易于加工、维生素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包装考究且质量好。
(相关原文:Rations for fieldwork present an additional problem. They need to provide maximum energy, but they must also be compact and light for easy transport. Special boxes are prepared, each containing enough food for one person for twenty days.)。
文章最后一段对南极站的科考意义进行了讨论,难度升华,甚至出现了学术类专有名词,如ozone layer, ultra-violet radiation等。如果我们可以提前对这些背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做题目的时候必定可以如虎添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究竟南极州蕴藏着怎样的研究意义。
·研究价值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等。
所以,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相关原文: Within this general field, surveying changes in the volume and stability of the ice-cap is vital, since these may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world sea levels and on ocean currents. A second important area is monitoring the size of the hole in the ozone layer above Antarctica, since this is an indicator of global ultra-violet radiation levels. Thirdly, bubbles in the ice-sheet itself provide an index of pollution because frozen inside them are samples of previous atmospheres over the past 500,000 years, and these provide us with evidence for the effects of such human activities as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环境类--南极洲(Antarctica)相关背景,环境类section4在考试中也是屡见不鲜,在今年的1月和5月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此外在剑桥真题系列中,除了本篇考察了南极洲相关情况,在剑7中也有所体现。
希望同学们对该类高频场景可以认真对待,多了解些背景知识,尽量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相关背景而失分的情况。